南京大学考研网
当前位置: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作者:南大考研 点击:

【南京大学考研网 nandakaoyan.com 研究生导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唯一权威的南京大学考研网站为大家提供: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本站由南京大学研究生创办,更多南大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姓名:沈晖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社会学

  沈晖,女,自1998年起先后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副系主任。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当代中国中间阶层认同研究》(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8年版),在社会学及社会工作领域发表CSSCI论文十余篇。获得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以及2010年度“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沈晖(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项目号:09YJC840021),经费5万元,时间:2010-2012(未结题)
  2、沈晖(主持),2008年度南京大学文科校级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研究——基于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批准文号:南字发[2008]187号),经费5000元,时间:2009-2010(未结题)
  3、沈晖(参与),耿柳娜(主持)2008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南京美沙酮维持治疗者预防艾滋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项目号:08-Ⅱ-15),经费7万元,时间:2009-2010(已结题)
  4、沈晖(参与),林卡(主持)2007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南京市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及行为干预后的态度变化”(项目号:07-Ⅱ-9),经费7万元,时间:2008-2009(已结题)
  5、沈晖(参与),周晓虹(主持)中国城乡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状态与手机使用习惯调查,韩国三星电子,经费25万元,时间:2008(已结题)
  6、沈晖(参与),周晓虹(主持)当代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经费5万元,时间:2004-2005(已结题)
  7、沈晖(参与),周晓虹(主持)世界500强南京投资环境调查,南京市委宣传部,时间:2002(已结题)
  8、沈晖(参与),万明钢(主持)教育部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子课题,经费:2万元,时间:2000(已结题)

  二、学术访问与学术会议
  1、“全国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及学术发展高级研讨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云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承办,2011年12月24-25日,中国昆明
  2、“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教育中心及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主办,2011年10月,中国南京
  3、“社会工作师知识更新班”,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2011年9月,中国西安
  4、“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主办,2011年3月,中国南京
  5、“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主办,2010年3月,中国南京
  6、“Integrative   body-mind-spirit (I-BMS) Model training program”,Centre on Behavioral Health,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Jan, 2011,Hong   Kong
  7、“台北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学术访问与交流”,台北大学,2010年12月,中国台北
  8、“理论与实务: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班”,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2010年12月,中国上海
  9、“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七届年会暨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推介研讨会”,深圳大学,2010年8月,中国深圳
  10、“2010两岸社会福利研讨会”,南京大学,2010年6月,中国南京
  11、“江苏安徽MSW研讨片会”,南京大学,2010年5月,中国南京
  12、“开创与规制:首届中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高级研修班”,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2010年4月,中国北京
  13、“联合国儿基会-南开大学服务学习研讨会”,南开大学,2008年11月,中国天津
  14、“社会质量与社会建设国际研讨会”,南京大学,2008年10月,中国南京
  15、“江苏省首届老年心理高层论坛”,江苏经贸学院,2007年10月,中国南京
  16、“城市老龄化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10月,中国南京
  17、“中日韩社会福利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2007年3月,中国南京

  三、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1、沈晖:《当代中国中间阶层认同研究》(20万字),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B、参与撰写著作:
  1、沈晖:“第四章: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和“第十章:企业社会工作职业生涯服务与手法”,载周沛主编:《企业社会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8-105页和第270-297页。
  2、沈晖:“第十三章: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载顾海主编:《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第298-322页。
  3、沈晖:“第八章:群体与互动”,载周晓虹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162-184页。
  4、沈晖:“第一章:中产阶层的认同及其建构”,载周晓虹主编:《全球中产阶级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1页。
  5、沈晖:“第一章:英国中产阶级:文化及其认同”,载周晓虹主编:《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5页。

  C、学术论文:
  1、陈友华、沈晖:“独生子女政策与脱贫致富”,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总第55期,第61-65页。(CSSCI)
  2、沈晖:“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第5期,总第200期,第70-72页。(CSSCI)
  3、沈晖、连连:“中俄社会转型期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变化与比较”,昆明:《云南大学学报》2010第5期,总第50期,第55-61页。(CSSCI)
  4、郑红娥、沈晖:“论交通政策的演变: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分析”,兰州:《科学•经济•社会》2010第3期,总第120期,第58-64页。(CSSCI扩展版)
  5、沈晖、耿柳娜:“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接纳现状与影响因素”,长春:《人口学刊》2010年第5期,总第183期,第25-31页。(CSSCI)
  6、沈晖、连连:“社会改革进程中青年的政治价值观:中俄比较”,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49期,第68-72页。(CSSCI)
  7、沈晖:“三角校正法的意义及其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总第49卷,第47-51页。(CSSCI)
  8、耿柳娜、钱伯建、沈晖:“毒品复吸高危量表的初步修订”,长沙:《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3期,总第18卷,第301-303+300页。(CSSCI)
  9、陈友华、沈晖:“关于人口老龄化七大认识问题的反思”,上海:《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总第248期,第20-23页。(CSSCI)
  10、沈晖:“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5期,总第171期,第10-13页。(CSSCI)
  11、沈晖:“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理论视角述评”,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总第271期,第52-57+63页。(CSSCI)
  12、耿柳娜、沈晖:“青少年物质滥用防治的内隐认知研究”,北京:《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3期,总第117期,第88-91页。(CSSCI)
  13、沈晖:“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社工院系创办机构的路径”,南昌:《社会工作》2010年第3期(实务版),总第188期,第5-6页。
  14、沈晖:“网络集群行为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总第49期,第94-99页。(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文摘卡,季刊,2009.4摘录
  15、李祖滨、沈晖:“工作并快乐着——如何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沈阳:《人力资源》,2009年第14期,总第273期,第56-60页。
  16、沈晖:“构建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的联动机制:系统论视角下的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思路”,江西:《社会工作》(理论版)2008年第8期,总第151期,第8-11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工作,2009.1全文转载
  17、沈晖:“中国中产阶级的认同及其整合”,上海:《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7期,总第225期,第16-17页。(CSSCI)
  18、李祖滨,沈晖:“把合适的人请上车”,沈阳:《人力资源》2006年第23期,总第241期,第9-11页。
  19、李祖滨,沈晖:“走出月度绩效考核的旋涡——战略绩效管理在华安公司的应用”,沈阳:《人力资源》2006年第18期,总第236期,第42-46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6.11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2006.12全文转载
  20、李祖滨,沈晖:“一对一辅导,手把手育人”,沈阳:《人力资源》2006年第14期,总第232期,第32-25页。
  21、沈晖:“英国中产阶级:文化及其认同”,兰州:《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154期,第104-107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文摘卡,季刊,2005.3摘录
  22、沈晖:“当代中国中产阶级认同现状探析”,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年第12期,总第33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index_g.htm。
  23、沈晖:“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广东改革——读傅高义《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总第215期,第157-159页。
  24、沈晖:“身份困惑:究竟谁是中产阶级”,南京:《周末》2004年6月3日,第4版。
  25、万明钢、曹汉斌、蒋强、沈晖:“大学生专业取向的性别差异研究”,兰州:《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32期,第30-28页。(CSSCI)
  26、沈晖:“国外关于积极情绪对社会判断效应研究综述”,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总第111期,第81-85页。(CSSCI)
  27、万明钢,沈晖:“文化视野中的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研究述论”,北京:《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5期,总第36期,第54-58页。(CSSCI)
  28、沈晖:“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兰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S2期素质教育专辑,总第28卷,第277-279页。
  29、沈晖、王颖华:“对高等教育私人办学的思考”,兰州:《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专辑,第3-5页。

  D、译著(含校阅):
  1、[英]威廉•乌思怀特(William   Outhwaite):《社会的未来》,沈晖、田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美]杜晓桦(Laurie   Duthie):“英语名字的中文意涵——上海外企白领与他们的西文名字”,许荣、沈晖译,载《中国研究》2005年秋季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E、会议论文:
  1、沈晖:“大学生精神健康现状及其与灵性发展的关系:基于国内10所高校的调查”,提交于2011年12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云南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承办的“全国社会工作教学改革及学术发展高级研讨会”。
  2、沈晖、张霞、励建安:“NGO介入灾后早期康复救援的新模式:基于512震后绵竹经验”,提交于2011年10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MSW教育中心及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
  3、沈晖:“三角校正法:方法论意义及其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提交于2010年8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深圳大学承办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七届年会暨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推介研讨会”。
  4、沈晖:“全球化背景中的艾滋病问题:非洲抗艾实践探讨及其经验启示”,提交于2007年3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中日韩社会福利国际研讨会”。

  四、获奖情况
  201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理论视角述评》获第五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优秀奖。
  2010年,获“2010年度南京大学中国银行奖教金”。

  五、社会兼职/专业协会
  2011.11-现在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挂职(副局长)
  2011.03-现在   美国老年学学会(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会员(Membership)
  2010.11-现在     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常务理事
 
 
 
 
姓名:徐愫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人口学、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工作

  女,先后考入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和社会学系,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学、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工作。出版《生活质量论》等个人专著和论文。开设和承担的课程主要有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社会统计学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发展与创新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彭华民教授主持)之子课题,主持人,2011~2015;
  2.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人口发展战略相关研究,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主持人;
  3.江苏适度人口承载分析及对策研究,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主持人;
  4.保险在城建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南京市建委,2004~2005,主持人;
  5.当代中国生育率转变与生育政策研究,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2003~2006,主持人;
  6.苏南地区的人口与社会变迁,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999~2001,主持人;
  7.江苏省各地区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省人口学会,1997~2000,主持人;
  8.苏南地区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景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997~2000,主持人;
  9.城市人口控制新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家教育部,1996~1999,主持人;
  10.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调查与分析,国家社科基金,1993~1996,主持人;

  二、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第五届华人社会社会工作研讨会“中国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南京大学,2011年10月,南京;
  2.华人社会福利政策比较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2010年12月,香港;
  3.2010年两岸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人口高龄化与养老服务”,南京大学,2010年6月,南京;
  4.“亚洲妇女、亚洲妇女学国际研讨会”,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11月,南京;
  5.“日中社会福利国际研讨会”,日本福祉大学,2007年11月,日本名古屋;
  6.“东亚社会福利研讨会”,南京大学,2007年3月,南京;
  7.“第二届国际青年增权会议“,香港城市大学,2006年6月,香港;
  8.“日中韩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日本福祉大学,2004年3月,名古屋;
  9.福特基金会“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2001年9~12月,香港;
  10.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1999年10月,香港。

  三、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万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生活质量论》,22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B、参编著作:
  1.张肖敏主编《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人口与发展》中“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陈刚主编《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南京市人口的生育水平与人口控制问题研究”、“南京市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3.张肖敏主编《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江苏人口与发展》中“南京市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朱力等编著《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中“公共关系调查”,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王世军主编《亲情与爱情——家庭关系》之副主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于跃敏等主编《杭州创业文化研究》中“创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版;
  7.田学原等编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中“从家庭规模变化看未来养老问题”,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中“生活方式与时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邬沧平等主编《中国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研究》中“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人口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冯立天主编《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中“苏南小城镇人口生活质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林富德等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理论研究的历史考察”、“苏南小城镇人口、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张纯元主编《消除贫困的人口对策研究》中“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张海鹏等主编《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中人口学与社会学的72条辞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4.张纯元主编《脱贫致富的人口对策》(第三集)中“六安县农民生育观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林富德等主编《中国农村人口发展新格局》中“江苏省江阴县的人口与发展”,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版;
  16.张纯元主编《脱贫致富的人口对策》(第二集)中“六安县人口结构与脱贫致富关系研究”、“发展中的六安县劳务输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彭希哲主编《中国农村人口问题——挑战与机会》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出路”,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8.冯立天主编《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中“百户农民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9.潘纪一等主编《人口素质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劳动寿命与劳动参与的素质内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张纯元主编《中国贫困地区人口经济国情资料》中“安徽省六安县基本情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1.邬沧萍主编《改革开放与人口发展》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趋缓和回流的思考”,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潘纪一主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素质》中“农村人口智力投资效益的偏差及其弥合”,上海:百家出版社,1990年版;
  23.袁传荣等主编《公共关系学新论》中“政府公共关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张彦等编著《社会统计学》中“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5.马淑鸾主编《经济改革中的小城镇人口问题》中“经济改革中的小城镇人口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C、主要学术论文
  1.“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福利需求与前景”,长春:《人口学刊》2011年第2期;
  2.“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3.“生育关怀行动若干问题思考”,北京:《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4期;
  4.“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因素——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
  5.“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第2期;
  6.“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南京:《河海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7.“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北京:《中国人口报》2009年10月19日;
  8.“稳定低生育水平   构建和谐社会”,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
  9.“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教育问题的尝试——以江苏省宿迁市寄宿学校为例”,南京:《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0.“南京市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研究”,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11.“饮用水安全鸣响警钟”,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8期;
  12.“统计不再‘失衡”,上海:《社会科学报》2004年10月28日;
  13.“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12期;
  14.“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南京:《江苏改革》2000年第8期;
  15.“现阶段我国养老模式改革刍议”,南京:《江苏改革》2000年第4期;
  16.“我国农村生育率进一步下降的政策选择”,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
  17.“人口老化与可持续发展”,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4期;
  18.“我国农村生育率转变道路研究”,南京:《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9.“外来人口与苏南农村的社会稳定”,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1期;
  20.“江苏省人口发展前景预测”,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
  21.“广西自治区人口发展前景”,北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1996年第1期;
  22.“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23.“生育率下降与人口老化”,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
  24.“苏南农村社区发展与生育率转变”,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期;
  25.“苏南小城镇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北京:《人口研究》1994年增刊;
  26.“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石家庄:《人口战线》1994年第3期;
  27.“建立跨地区协作、管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北京:《中国人口报》1994年6月13日;
  28.“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发展效应”,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1期;
  29.“苏南模式与我国人口控制前景”,北京:《人口研究》1993年增刊;
  30.“通过经济调控推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兰州:《西北人口》1993年第2期;
  31.“镇江郊区农民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1期;
  32.“从经济措施着手抓好贫困地区的生育管理”,石家庄:《人口战线》1992年第3期;
  33.“试析我国人口控制中的城市化因素”,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2期;
  34.“非农化进程与农村社会稳定”,天津:《社会学与现代化》1991年第3期;
  3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出路”,西安:《人口观察与评论》1991年第1期;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教育与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关系”,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88年第2期;
  37.“影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通径分析”,南京,《人口理论与实践》1987年第3期;
  38.“印度的城市化”,上海:《人口信息》1987年第3期。

  四、主要获奖情况
  1.1998~1999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奖教金;
  2.1998年获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学三等奖;
  3.1997~1998年获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奖教金
  4.1996年获南京大学奖教金三等奖
  5.1994年获首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6.1994年获南京大学奖教金三等奖
  7.1994年获南京大学樱松奖学金三等奖
 
 
 
 
姓名:芦昌盛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研究方向:1) 功能配位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二硫烯配合物的固体磁性及铁电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2) 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糊精修饰及其包合物化学; 3) 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钼酶、钨酶人工金属仿生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催化性能; 4) 化学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转肽酶的体外人工进化及功能选择。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人工核酸酶的设计与构筑》(参加)。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配合物中弱相互作用诱导有序结构变化规律与新功能材料设计》(骨干)。 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ortase A转肽酶的人工进化》(主持)。 
 
  1991年进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2000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学化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从事环糊精功能化学及基于二硫烯配合物的功能材料研究,先后任职讲师(2001)、副教授(2005)。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科学研究,2007年2月回国。在超分子化学、功能配合物,以及生物无机化学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功能的调控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先后参与承担国家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5篇,被他引250余次。

  最近发表论文:

  1.Cheng, X.; Lu, Z.; Li, Y.; Wang, Q.; Lu, C.; Meng, Q., An interesting molecular-assembly of beta-cyclodextrin pipelines with embedded hydrophilic nickel maleonitriledithiolate.Dalton Transactions 2011, 40, (44), 11788-11794.

  2.Wang, Q.; He, R.; Cheng, X.; Lu, C.*,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between [Zn(dmit)2]2- anion and cyclodextrins: studied by induce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J.Incl.Phenom.Macrocycl.Chem.2011, 69, 231–243.

  3.Cheng, X.; Wang, Q.; Lu, C.; Meng, Q., Watching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Maleonitriledithiolate Chromophores Inside the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Cyclodextrins: Probed by ICD Spectra and DFT Calculation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10, 114, (26), 7230-7240.

  4.Cheng, X.; Liu, T.; Duan, X.; Wang, F.; Meng, Q.; Lu, C., A novel 2D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unprecedented [Ag](7) chains and two 3D silver-organic frameworks constructed by methylenediisophthalic acid (H(4)MDIP) with strong Ag-Ag interactions.Crystengcomm 2011, 13, (5), 1314-1321.
 
 
 
 
 
 
 
姓名:闵学勤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和社会统计学

  闵学勤,女,先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并获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助理、兼任南京大学南京社会建设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和社会统计学。出版有《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等专著,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社会》、《广东社会科学》、《江海学刊》、《浙江学刊》等一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南京市物价局形象塑造工程”,南京市物价局,2011,16万元,主持人;
  2、“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9YJA840019),2009-2011,7万元,主持人;
  3、“社区民生指标体系的建构及民生指数研究”,南京市建邺区沙洲街道,2009-2011,24万元,主持人;
  4、“区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研究”,新华日报社,2009-2010,10万元,主持人;
  5、江苏公民文明素质评价及指数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 
  08SHB002),2008-2009,2万元,主持人;
  6、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南京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预研项目,   2007-2008,1万元,主持人;
  7、城市化理论重构及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部,2005-2008,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8、中国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南通市崇川区,2004-2005,5万元,主持人;
  9、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3-2004,   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0、落实科技兴贸战略,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南京市外贸局,2003-2004,8万元,主持人;
  11、江宁房地产发展战略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区政府,2004,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2、重塑精神产品,打造文化产业,江苏省委宣传部,2003,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3、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战略研究,南京市政府,2001-2002,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4、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南京、上海、杭州比较研究,南京市政府,2001-2002,2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二、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2011年7月,“2011年社会学学术年会”,递交论文“居者何以有其    屋:跨越社会分层的住房获得”,江西南昌;
  2、2010年7月,赴哈尔滨参加2010年社会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获大会一等奖;
  3、2010年12月,赴广州参加第六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年会,会议论文“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获学者论文一等奖;
  4、第三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11月,香港;
  5、第三届中国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年会,南京社会科学院,2008年5月,   天津;
  6、第一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研讨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部,   2005年1月,香港。
  7、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8、首届中国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年会,天津社会科学院,2004年5月,   天津。
  
  三、学术成果
  A、个人著作:
  1、《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20万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24万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B、参编著作:
  1、“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中国道路与社会发展》,2011年7月版。
  2、“从田野研究到都市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城市人的理性化”,《社会学家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

  C、主要学术论文:
  1、闵学勤,“社会分层下的居住逻辑及其中国实践”,《开放时代》2012年第1期。
  2、闵学勤,丁沃沃,胡恒,“公民建筑——何以可能及何以可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闵学勤,“社区权力多元认同中的公民性建构”,《社会》2011年第4期。
  4、闵学勤,“架通公民与国家之桥:灾难事件中的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5、闵学勤,“空间拜物:城市青年住房消费的仪式化倾向”,《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6、闵学勤,“中日韩青年的公民参与现状及比较研究”,《青年研究》2010年第6期。
  7、闵学勤,“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以五大城市为例”,《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8、闵学勤,“政府的强势与弱势——基于社会治理视角的思考与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9、闵学勤,“分治抑或共治:社区权力博弈的新格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第11版。
  10、闵学勤,“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1、闵学勤,“公民意识的建构与反思——以江苏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2、闵学勤,“转型时期居委会的社区权力及声望研究”,上海:《社会》2009年第6期(已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
  13、闵学勤,“社区自治主体的二元区隔及其演化”,北京:《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
  14、闵学勤,   “社区认同的缺失与仿企业化建构”,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15、闵学勤,张鸿雁“和谐城市及其指标体系建构”,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08第1期;
  16、闵学勤,丁宏“城市社区仿企业化管理的路径研究”,南京:《江海学刊》2007第5期;
  17、闵学勤,“关于‘大调解’的社会学认知”,南京:《公共管理论坛》童星,张鸿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8、张鸿雁、闵学勤,“市民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认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9、闵学勤,“两性职业期望差异的实证比较研究”,杭州:《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20、闵学勤,“仪式的文化理性与实践理性”,南宁:《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21、闵学勤,“信息不对称与非典时期的公众反应”,南京:《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2、闵学勤,“个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上海:《社会学》2003年第1期;
  23、闵学勤,“寻求最佳的激励组合”,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7期;
  24、闵学勤,“员工的态度决定一切”,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25、闵学勤,“如果晋升不能得到满足”,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11期;
  26、闵学勤,“南京城市形象的定位分析”,北京:《城市问题》2001年第4期。
  27、闵学勤,“南京城市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论”,南京:《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9期;
  28、童星、闵学勤,“论发展的社会可承受性”,南京:《江海学刊》1997年第1期。

  四、主要获奖情况
  1、2011年9月10日,获2011年度南京大学石林集团奖教金
  2、2010年论文《社区权力博弈过程中的公民性建构》获第六届“社会网及关系管理”学术年会学者论文一等奖;
  3、“2010年论文《社区冲突:公民性建构的路径依赖》获得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一等奖”
  4、2005年专著《城市人的理性化与现代化》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5、2004年论文《从田野研究到都市研究——都市人类学研究方法之演进》获得第八届中流与喜玛拉雅基金会奖。
 
 
 
 
姓名:桑志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6月
  职称: 教授 学院: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心理分析的方法

  桑志芹,女,1955年6月出生,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1978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本科专业,1987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毕业证书,2000年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办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博士生班”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
  接受过培训的有学习“来访者中心”心理辅导与治疗、循环督导、“易术心理剧”和 “螺旋心理剧”、中德催眠治疗连续班、“家庭系统排列”、 NLP简快治疗等方面的经历并长期应用;对心理分析的方法有一定的兴趣;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师资证书。 社会兼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一、学术成果

  (一)主编教材:
  1、桑志芹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桑志芹主编,《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桑志芹、邓旭阳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评为2007年江苏省精品教材
  4、桑志芹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科技出版社,2007年出版,列为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5、桑志芹主编,《爱情进行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6、桑志芹主编,《青春阳光之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参编教材:
  7、桑志芹参编,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8、桑志芹参编,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桑志芹参编,胡佩诚主编,《心理治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出版
  10、桑志芹参编,胡佩诚主编,《心理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11、与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博士合作出版音像制品《心理咨询示范》录像带二盘。

  (二)承担科研课题
  1、承担国家教委九五科研项目《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对策》子课题大学组负责人;
  2、主持00-03南京大学985素质教育项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获2003年和2007年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0-2005年主持承担江苏省十五社会科学研究《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现已结题;07年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05-2007年承担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已结题;
  5、2005-2007参与了由杨振斌司长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现已结题。
  6、主持2005-2006江苏省科协软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7、1993年9月参与《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发表文章
  1、桑志芹,学校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学校德育发展路向”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桑志芹,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分析,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555
  3、费俊峰、桑志芹,学生自助性心理团体活动的支持与扶持,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265
  4、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P399
  5、桑志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发展趋势,高教研究与探索,南京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科学,2007,1,P67
  6、桑志芹,邱再洁,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P115

   二、获得奖励
  1、桑志芹主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成果2009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2009年教学成果特等奖。
  2、桑志芹主编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精品教材[苏教高(2007)23号]。
  3、桑志芹教授2005—2007连续三年被学生评为“我最喜欢的老师”,授予“浦园恒星奖”。
  4、桑志芹2004年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苏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5、桑志芹2006年获江苏省科协颁发的第七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6、   桑志芹主编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2007年12月评为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桑志芹2008年11月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8、桑志芹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9、桑志芹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10、2011年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授予第7届优秀心理卫生工作者称号

  三、开设的课程
  主要开设:必修课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与实务》、《心理咨询员个人成长》、《高等教育心理学》,公选课程有《生活生涯发展设计》、《大学生心理卫生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学》、《大学生行为指导》、《自我拓展训练》、《生涯发展设计》、《生活中的实用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实务训练》

  四、出访学术交流与讲学
  1、2003.11.印度参加第一届世界心理治疗联盟会议
  2、2004.5.16-21香港参加《青年充权》国际会议
  3、2005.8.17-22.美国华盛顿DC参加美国05年APA心理学大会
  4、2005.8.25-9.2阿根廷参加第四届世界心理治疗联盟会议
  5、2006.4.27-5.1美国旧金山参加第64届美国团体心理学与心理剧大会
  6、2006.8.10-13美国新奥尔良参加美国06年APA心理学大会
  7、1995.8.香港参加国际11届天才儿童会议六天
  8、2000.12.29-2001.1.12香港中文大学本土心理辅导研讨会
  9、2003.10.17-20澳门科技大学参加毕业庆典、学术交流
  10、2004.2.4—22澳门科技大学学术交流、讲学
  11、2004.12.1—18澳门科技大学学术交流、讲学
  12.2005.12.1—20澳门科技大学学术交流、讲学
  13.2006.10.20-28台湾参加心理辅导学会年会学术交流   分组报告《大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14.2006.12.1-18澳门科技大学学术交流、讲学
  15.2007.5.13.-22赴俄罗斯参加第四届世界心理治疗联盟大会
  16.2007.8.17.-22赴美国旧金山参加美国07年APA心理学大会,并在中国分组会上发言《江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17、2008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华人心理学家大会并作分组发言
  18、2010年6月赴瑞士参加世界心理治疗联盟会议,并作分组发言“心理咨询师胜任特质研究”
  19、2010年7月赴台湾参加第2届两岸四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并作“表达性技术治疗”的报告
  20、2010年9月教育部组织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赴德国进行为期20天的访问,桑志芹作为团长带团参访了10所高校及心理咨询机构,参加了欧洲完形治疗大会。
  21、2011年5月赴瑞典参访瑞典乌普沙拉大学并建立合作关系
  22、2011年7月赴澳门参加第3届两岸四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主题发言和会中心理咨询督导工作坊
  23、2011年赴澳大利亚参加世界心理治疗大会,并作分组发言“CISD在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姓名:耿柳娜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咨询

  耿柳娜,女,博士,教授,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基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会员,2008年度美国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任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兴趣及领域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咨询等;在SSCI及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开设心理学研究方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题、健康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课程。

  科研成果• 科研课题
  1. 课题主持人:吸毒人群艾滋病污名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1CSH045),2011-2014.
  2.课题主持人:网络舆论的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0YJCXLX009),2010-2012.
  3.课题主持人:吸毒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矫治,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1-2013.
  4. 课题主持人:南京美沙酮维持治疗者预防艾滋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项目号:08-Ⅱ-15),2008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2009~2010.
  5. 课题组核心成员:南京市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及行为干预后的态度变化(项目号:07-Ⅱ-9),2007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2008~2009
  6. 分课题主持人:暴力电子游戏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研究(项目号:B-07-26),江苏省社科联课题,2007~2008
  7. 课题组成员: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2006~2008
  8. 课题主持人:中小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发展及其机制研究,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培养基金(项目号:010922410102),2006~2008
  9. 课题主持人:学校心理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7~2008
  10. 课题主持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号:S050321),河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2005~2006
  11. 课题主持人:中小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发展与促进研究(项目号:200402024),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4~2006
  12. 分课题主持人:小学儿童算术认知策略发展与促进研究(项目号:302704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13. 分课题主持人:儿童认知策略发展与促进研究(项目号:02JAZJDXLX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3~2005
  14. 课题组核心成员: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04~2006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南京大学考研资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