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考研网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作者:admin 点击:

【南京大学考研网 nandakaoyan.com 南京大学排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唯一权威的南京大学考研网站为大家提供: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站由南京大学研究生创办,更多南大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 7个硕士点, 7个博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1995年,该系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全系现有学生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16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3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
     该系致力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举办了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英国史等国际学术讨论会。
 
 
目录
 
院系简介
院系领导
教研中心展开
编辑本段
院系简介
 
学科及专业
  全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 系史、边疆学、考古学7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7个硕士点。1995年,本系被确定为 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单位。1998年,本系经国务院 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本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
  本系除所属各教研室外,设有一批具有专业研究特色和跨学科的科研机构。1985年-1995年期间,本系教师承担国家和国家教委项目65项,江苏省项目14项。1995年以来承担九五国家项目8项、国家部项目15项、江苏省项目14项。近五年来出版学术著作90余部,发表论文560余篇;同期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奖1项,教育部优秀成果一、二等奖7项、教育部优秀教材一、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0项。
  历史系文物室藏品丰富,价值珍贵,包括石器、青铜器、玉器、陶瓷、碑拓、书画等,其展览厅可供师生教学研习之用。全系设有3个与国际联网的电脑室;多媒体教学报告厅设备齐全,功能多元,初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师资
  本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5人,专职教师62人,教辅人员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3人,讲师5人,博士毕业待评职称5人,其中1人为美国杜客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人为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此外,本系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
在系人数
  全系共有学生600余人,其中博士生160人,硕士生300人,本科生17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
馆藏
  历史系资料室现有两个220平米的大书库,分为中文图书和线装书、中文期刊、外文书刊两个部分。另设有三个中国近现代史特藏室,国际关系史特藏室、英国史特藏室、元史特藏室。
  期刊阅览室1间,55平米。 历史系藏书有近25万册,其中中文书15万册,外文书1万册,中文期刊150种,1万余册,外文期刊近百种,6千余册,线装书3200余种。
  现订阅的中文刊物有:主要高校的学报、综合性学术期刊和专业性学术期刊以及与本学科有关的人大复印资料近120种。
  外文期刊有:《美国历史评论》、《英国历史评论》、《外交事务》、《历史》、《国际史评论》、《东亚史》、《当代史》、《当代史杂志》、《经济史评论》等近50种。还有香港《大公报》、《广角镜》等报刊。
  资料室现藏有较大部头的书刊有:、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丛书集成(初编)、中华大藏经(部分)、道藏、清实录、天一阁藏明地方志选刊、英国外交文件(部分)、美国外交文件(部分)、德国外交文件、大英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民国丛书、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丛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中央日报、民国日报等。
发展方向
  历史学系向来注重培养素质高、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本科生除学习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外,还选修了大量的文化素质课及应用型课程,西方文明史、中国 文化史、港澳台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公文写作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考古专业的师生长期参与田野考察和文物发掘与整理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历史系致力 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举办了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英国史等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系毕业生就业面较宽,在国家外交部、安全部、新闻机构、高校研究所、部队等单位,都可看到历史学系学生的身影,他们工作勤恳、认真踏实,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编辑本段
院系领导
 
党委
  书记:孙江林
  副书记:张生
行政
  主任:陈谦平
  副主任:范金民
  副主任:水涛
  副主任:计秋枫
  主任助理:刘成
  主任助理:陈蕴茜
工会
  主席:于文杰
  委员:申晓云、石斌、曹大臣、万朝林
办公室
  主任:胡正宁、金美凤
  人事办公室
  贾宁荣
  科研、研究生办公室
  李力
  教务办公室
  沈漂漂
  财务办公室
  翁群
其它
  学工组
  任玲玲
  资料室
  张爱妹
  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程立宪
编辑本段
教研中心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
  历史演进过程:
  1947年,中央大学边政系
  1956年,高教部批准设立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
  1990年,南京大学民族研究所 士后点
  课程设置:
  中外关系史 波斯语初级教程 波斯历史文献选读
  中国民族史 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 蒙元史研究
  蒙古语初程 西域历史地理
  奥斯曼突厥语语法概论 边疆学概论
  研究人员:
  教授:刘迎胜 高荣盛 华涛
  博士讲师:特木勒 杨晓春
  研究项目
  (1)中国部分穆斯林少数民族中的“小经文字”研究
  (2)回儒对话研究
  2007年学术活动:
  2007年3月24-25日在南京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Cultural Encounter between Multiethnic China and West in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main-text
  出版物: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中心介绍:
  南京大学的中华民国史研究起步于1974年,是最早涉足该领域的学术单位之一。1983年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设立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利用特殊的地缘与档案资料优势,着力推进学术研究。研究室主任张宪文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1985年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推动民国史研究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历史学家李新研究员的倡议下,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于1993年6月18日正式成立。几年来,民国史中心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已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将民国史中心正式成立六年多来的大事略作回顾,纪录同仁齐心创业,筚路蓝缕之历程,温故知新,以励将来。识者或可一斑窥豹,鉴证中华民国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一般状况。本纪要暂以民国史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为主,成果只收著作,科研项目、获奖只录省部级以上者、人才培养以博学位以上者为限。成文仓促,定有遗漏,故暂名为"初稿"。请相关学者指正,并提供新线索资料,以备订稿时修改补充。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
  中心介绍:
  2005年11月,在 南京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社科处牵头,学校多个学科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研究欧洲问题的攻关队伍,宣告了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的相关活动正式启动。
  2006年8月,经过一系列紧张细致的筹划准备,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申报的主题为《欧洲一体化与欧洲认同》的中欧合作项目正式签约。自此,中心正式开始了以项目为主导的欧洲问题研究工作。
  这一项目的总经费达到298150.15欧元,其中的80%由欧方提供。项目下属“欧洲一体化背景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当代欧洲后现代语境中的主体性研究”、“欧洲的灵魂:欧洲认同与民族国家的重新融合”、“欧洲社会的整合与欧洲认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机制、前景”、“欧洲法律一体化与成员国法律欧洲化研究”、“欧洲认同的制度建构”六个子项目,均由我校该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负责主持。同时,中心还将开设“欧洲学导论”、“ 欧洲的语言政策和文化认同”、“ 欧洲种族与民族的融合问题”、“ 开放宏观经济学”、“ 当代欧洲高等教育研究”、“ 欧洲统一合同法与欧洲认同”、“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社会政策”、“ 欧洲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建构与认同”八个新课程。意在通过对上述课题的深入研究,全面认识当前的欧洲一体化趋势,促进中欧间的合作交流。
  现今,中欧合作项目下属各子项目的任务分工和经费分配工作均已完成,中心力求保质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为今后争取新的中欧合作项目,谋求新的合作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术活动方面,中心多次参加了中欧项目办公室与中国欧洲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与国内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起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心拟定于今年6-7月间举办欧洲问题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在欧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参加会议,通过会议促进我校欧洲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心的交流与教育平台已经建成。研究生院已经落实了2007年欧洲学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而学校也已与欧方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从2007年上半年起,中心将与欧方先后两轮互派学者学生进行交流。
  在各项工作的运作过程中,中心与南京大学各相关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社科处的各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给予了中心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中心还与苏亚会计审计事务公司在会计与审计方面进行合作,为经费使用与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今后,南京大学欧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中心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欧洲政治经济研究所、欧洲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欧洲法律研究所和欧洲历史研究所等下属机构。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心将以欧洲研究与欧洲学研究生培养为基础,努力使我校欧洲研究工作实现科研、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在五年之内将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建设成集欧洲问题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应用型的学术机构。
  中心人员:
  中心主任:陈晓律
  中心副主任:何成洲
  主任助理:舒小昀
  各子项目负责人:陈传明 周晓虹 方小敏 杨豫
  中心其他成员:操太圣 张红霞 陈良梅 于文杰 张红 陈祖洲 洪霞 刘金源 刘成 闵凡祥 成伯清 龚放 金俭 吕磊 唐正东 王恒 许钧 张凤阳 张异宾 张亮 周宪
台湾研究所
欧盟研究所
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
  中心介绍:
  “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南大启动,经数十位学者的钻研与努力,现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个,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8项,出版专著9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其标志性研究成果《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被列为全国第11届书市重点推荐书目。同时,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优秀学术梯队也已形成,培养了85位博士、150位硕士及数十位海外留学生。
  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研究中心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领域。
  这一研究率先在国内全面、系统地对不同历史、文化、种族背景及现代化道路各异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比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参照系,对于反思现代化的困惑,找准现代化具体途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其前身南京大学近现代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际问题专门研究机构之一。1964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1998年经学校批准更名为国际关系研究所;2000年12月,以国际关系研究所为依托,建立跨院系的国际关系研究院,成为南京大学以国际关系研究为中心,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高层次国际问题教学、研究机构。目前该研究院设有国际关系史博士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民族学三个法学硕士点,形成了以研究生教学为主,包括博士后培养的较完备的教学、研究体系。
  本学科1978年和1981年分别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国际关系史),在国内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享有传统优势,一直是我国国际关系史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承担并完成国家及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等项目20余项。40余年来,为我国的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人才。
  近些年来,南大国际关系研究院成为我校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平台之一。本院着眼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加强了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力度,在保持原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开展了全球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热点问题跟踪等研究。目前本研究院设置有欧洲国际关系、美国对外关系、亚太国际关系、中东国际关系、当代国际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关系等研究方向,并已长期开设国际政治学理论、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法、外交学、国际体系的演变等基础课程。每年发布“国际形势研究报告”,并连续出版《国际关系评论》。研究成果涵盖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史、地区研究等诸多领域。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研究所介绍: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是隶属南京大学 专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调查、评价、鉴定、利用、保护、研究的专业机构。贺云翱任首任所长。
  遗产研究所的宗旨是:紧密结合社会及学术发展要求,开展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研究、保护及人才培养。吸纳国内外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依托南京大学的综合学术优势,坚持科研合作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方向,为弘扬中华文明和推进中国世界遗产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其主要科研课题方向包括遗产基本理论及文化遗产科学、文化与自然遗产事业发展对策、中外遗产比较、遗产价值鉴定、遗产考古和历史、遗产管理与法制、遗产展示与陈列、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规划、遗产事业与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以及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宗教遗产研究等。
  遗产研究所负责人和有关成员参加过南京市文物局和中山陵园管理局主持的南京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先后承担国家文物局批准并资助的江苏六朝帝王陵寝遗存的调查和研究课题,江苏省文化厅及江苏省文物局批准并资助的江苏世界遗产保护体系建立的调查与研究课题,江苏省规划设计院委托的宜兴市历史文化遗产综合调查科研课题,江苏省文化厅支持的盱眙泗州城文化遗产调查课题,宜兴市人民政府委托的宜兴紫砂工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与南京市规划局合作进行南京城市历史空间演变及文化内涵研究课题、与南京市文物局、规划局等合作进行的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以及福建、浙江、云南省有关机构委托的有关文化遗产调研等多项科研课题。所长贺云翱曾担任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组长,为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还受聘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地方志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宜兴紫砂工艺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等。研究所主编有《长江文化论丛》,并与韩国忠清文化财研究院及忠南大学百济文化研究所合作创办《东亚考古论坛》(年刊)。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及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山陵园管理局及该局文物处、明孝陵博物馆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国家文物局巡视员郭旃先生的指导。
  研究成果:
  1、江苏六朝帝王陵考古调查、勘探与研究及南朝梁南王萧伟墓阙发现与发掘。(国家文物局资助项目)。
  2、明孝陵考古(国家文物局资助项目)。
  3、南京钟山南朝至唐代寺庙考古工作。
  4、明东陵寝园考古。
  5、南京城市考古。
  6、六朝石头城遗址调查发现和勘探、试掘工作。
  7、南京栖霞山南朝石窟考古工作。
  8、扬州高邮神居山西汉大型黄肠题谈墓(西汉广陵王夫人墓)发掘。
  9、徐州龟山二号汉墓(西汉大型窟墓,楚王刘注夫妇墓)发掘。
  10、中国南京方早期佛教遗存调查与研究(中、日学者合作项目)。
  11、鄂州六朝墓葬发掘与资料整理。
  12、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13、句容城头山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发掘。
  14、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考古发掘(获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5、扬州唐城南门遗存考古发掘。
  16、云南大理州南诏、大理时期遗存调查。
  17、福建武夷山西汉城址及墓葬调查。
  18、盱眙泗州城考古调查与勘探。
  19、江苏南部古代窑址调查。
  20、近十万年来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课题)。
  21、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学术研究及文本起草工作。
  22、宜兴紫砂工艺申报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项目及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
  23、宜兴市文化遗产综合调查与研究。
  24、南京历代城市空间演变及文化内涵研究。
  25、南京古都风貌研究。
  26、南京古龙泉寺遗址考古调查、清理和复建设计工作。
  27、南京白马石刻艺术博物馆建设及陈列设计工作。
  28、南京定林寺与《文心雕龙》纪念馆陈列内容设计。
  29、南京夫子庙展览馆“中国古代礼仪展”内容设计。
  30、江苏省世界遗产保护体系及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之课题调研。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南京大学考研资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