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考研网
当前位置: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老师简介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老师简介

作者:南大考研 点击:

【南京大学考研网 nandakaoyan.com 教育研究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老师简介
唯一权威的南京大学考研网站为大家提供: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老师简介,本站由南京大学研究生创办,更多南大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

吕林海老师简介

吕林海 副教授

  吕林海,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博士学位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师从高文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教育学院公派访问学者(2015-2016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2012-2014年)。学术专业领域为学生学习及其文化特征的定量研究、大学生就读经历及其发展质量的定量研究、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及原理分析、数学教育的心理及哲学文化分析、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理论及前沿等。曾获南京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09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1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等学术奖励。近五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数学通讯》等人文、社会与科学刊物以独立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文化的视角》(专著)等学术著作6部,出版《高等院校自我学习管理》(2010年,独译)、《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2004年,独译)等学术译作6部。

电子邮箱:linhai.lv@163.com
代表成果

A、学术论文

85.宁连华.顾锋.何晓敏.吕林海(通讯作者).高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的变化对大学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SCI), 2014(4);

84.张红霞.吕林海.余秀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及其反思[J], 《阅江学刊》,2014(5);

83.葛昕明.吕林海,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与调适策略探析[J], 《教育与职业》(北大中文核心),2014(9);

82.张红霞.吕林海, 中国学生的知识结构脱节及其改造[J], 《教育发展研究》(CSSCI), 2014(2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4年12期全文转载;

81.王星星.殷棋洙[韩].吕林海,韩国低龄学生留学中国及其促动因素研究——基于政策、文化、家庭等的综合视角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4(10);

80.吕林海.郑钟昊[韩].龚放, 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能力和经历的比较研究——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 《大学教育科学》(CSSCI), 2013(6);

79.吕林海.郑钟昊[韩].龚放, 大学生的全球化能力和经历: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比较——基于南京大学、首尔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问卷调查[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 2013(4);

78.吕林海.郑钟昊[韩], 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经历—基于南京大学与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 《远程教育杂志》(CSSCI), 2013(5);

77.张红霞. 吕林海, 杜威教育哲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J], 《教育发展研究》(CSSCI), 2013(17);

76.吕林海.郑钟昊[韩],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术经历满意度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CSSCI), 2013(1);

75.吕林海, 人类学习的研究历史、本质特征与改进努力—脑科学视角下的解析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13(1);

74.宁连华.吕林海,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审思与展望—基于历史定位、所获成绩与存在问题的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CSSCI), 2012(5);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

73.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CSSCI), 2012(9);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72.邓文超.吕林海,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基于SERU调查的解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12(5);

71.吕林海.解读康德建构主义思想的缘起、内涵及当代教育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5); (全文刊载于韩国《新亚洲论坛》第5辑);

70.吕林海.探寻有效教学设计的共通基础:基于原则的分析[J], 《远程教育杂志》(CSSCI), 2012(3);

69.吕林海.龚放,大学学习方法研究: 缘起、观点与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CSSCI), 2012(2);

68.吕林海.龚放,美国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改革思路及启示--基于AAC&U的相关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2(3);

67.吕林海,国际视野下的本科生学习结果评估--对“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的分析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12(1);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

66.吕林海.汪霞,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J], 《江苏高教》(CSSCI), 2012(3);

65.乔连全.吕林海, 大学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因素解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1(5);

64.吕林海,大学学习研究的方法取向、主要观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11(9);

63.吕林海.孟克.李颖,追求高质量的大学学习—大众化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一些核心观念[J],《远程教育杂志》(CSSCI), 2011(2);

62.汪霞.吕林海, 新世纪中外课程改革的政策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CSSCI),2011(3);

61.吕林海.陈申.龚放,大学教学质量内部管理的经验研究--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个案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CSSCI),2010(5);

60.吕林海.陈申,大学教学的内部支持性机构及其经验借鉴研究--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个案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CSSCI),2010(8);

59.吕林海.陈申,论大学教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特征及启示--基于对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10(3);

58.吕林海,论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CSSCI),2010(1);

57.汪霞.吕林海,国际课程改革推进的政策设计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CSSCI),2010(3);

56.吕林海,论面向理解的学习与教学设计--设计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本土实证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0(1);

55.吕林海,新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理念与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1);

54.吕林海,大学教学学术的机制探微及其教师发展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CSSCI),2009(8);

53.吕林海,解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体内涵--基于对概念、历史、原因及模型的辨析与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CSSCI), 2009(10);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第2期全文转载;

52.吕林海,论面向高级学习者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9(8);

51.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CSSCI),2009(7);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第11期全文转载;

50.吕林海,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建构主义思想辨正[J],《江苏教育》,2009(17);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第12期全文转载;

49.吕林海,通过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南京大学本科教学通讯》,2009(7);

48.赵倩.吕林海,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差异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47.汪霞.吕林海,打破传统桎梏变革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CSSCI),2008(18);

46.吕林海,课程变革视野下的教师信念及其转变[J],《江苏教育》,2008(6);

45.吕林海.汪霞.崔军,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08(7);

44.吕林海,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活动中技术整合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8(4);

43.吕林海,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的思想源起与内涵论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8(3);

42.吕林海.汪霞,创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基于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审视[J],《江苏高教》(CSSCI),2008(1);

41.吕林海,大学教学的范型更迭:基于学习观转换的视角[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5);

40.吕林海,美国“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理念的追求--基于NCTM标准变迁及教育公平达成策略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11);

39.吕林海,论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主旨、特征及案例简析[J],《教育科学》(CSSCI),2007(5);

38.吕林海.高文,走出建构主义思想之惑--从两个方面正确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电化教育研究》(CSSCI), 2007(10);

37.吕林海,学习观与大学教学--追寻大学教学改革的学习观根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全国中文核心),2007(9);

36.吕林海,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价值、内涵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7(4);

35.吕林海,教学设计的专家知识及其发展模型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7(4);

34.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3);

33.吕林海,意义建构与整体学习: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6(8);

32.吕林海.宁连华,脑研究成果改进学校教学实践的范例--对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之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 2006(4);

31.吕林海,着眼理解的数学教学设计原则刍议[J],《数学教学通讯》,2005(5);

30.吕林海,错误分析与数学理解:基于心智模型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11);

29.吕林海,学习与教学:一种基于脑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4(6);

28.吕林海,文化视角下数学课程的探析与构建--以“对称”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其初期实验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5);

27.吕林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2);

26.吕林海,关于数学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的理论透视与建议[J],《数学通报》(北大中文核心),2004(11);

25.吕林海,数学的距离观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数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1(4);

24.吕林海,着眼学生深层的数学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估的基本指针[J],《数学教学研究》,2004(7);

23.吕林海,数学抽象的思辩[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1(4);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2.吕林海,构建一种新型的数学课程文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5);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1.吕林海,问题与反思:建构对学习与对称的理解[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0);

20.吕林海,数学美的哲学断想[J],《中学数学杂志》(北大中文核心),2004(1);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第6期全文转载。

19.吕林海,数学学习中的直觉认知及其教学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4(7);

18.吕林海,探索中的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LTFU项目的引介与思考[J],《教育探索》(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7.吕林海,从理性思维到深层理解:数学教学的实质性关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6.吕林海,数学理解之面面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15.吕林海,情境观下的数学理解性学习--时代背景与知识基础论析[J],《数学教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3(11);

14.吕林海、余进利,关于教科书选用的理论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CSSCI),2003(7);

13.吕林海,基于理解的学习--内涵变迁与当代观点[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4(2);

12.吕林海,基于理解的学习--框架阐述与理念分析[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4(1);

11.吕林海,全球化背景下的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10.吕林海,透视新课程改革--与华东师范大学高文教授的对话[J],《福建教育》(北大中文核心),2003(12);

09.吕林海,面向未来的学习与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10);

08.吕林海.乔连全,中国数学教育的反思与展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3(3);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7期全文转载。

07.宁连华.吕林海,调节心向策略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1(5);

06.吕林海,透视美国的课程与教学[J],《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3月刊;

05.吕林海,从学生的角度多关注几个为什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1(11);

04.吕林海,追寻美的光辉--优化数学解题的思想与方法[J],《中学数学杂志》,2001(3);

03.吕林海,讲清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J],《荷泽师专学报》,2001(6);

02.吕林海,从发现法教学课例看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体现[J],《中学数学研究》,2000(11);

01.吕林海,RMI法则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J],《中学数学杂志》,2000(7);

B、学术著作

17.2013,《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 文化的视角》(专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承担约21万字。

16.2013,《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参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承担约1.5万字。

15.2013,《论道忘年: 教育技术中外互动三十年展望》(参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承担约2万字。

14.2012,《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承担约4万字。

13.2011,《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参译),教育科学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12.2010,《高等院校自我学习管理》(独译),江苏教育出版社,承担约20万字。

11.2009,《校本课程研究》(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3万字。

10.2008,《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参编),贵州人民出版社,承担约4万字。

09.2008,《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参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08.2007,《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参编),广东教育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07.2006,《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数学--数学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参编),广东教育出版社,承担约7万字。

06.2006,《21世纪的儿童早期发展--当前创新性研究的概评分析》(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6万字。

05.2005,《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内容》(参编),浙江教育出版社,承担约4.5万字。

04.2003,《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独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20万字。

03.2003,《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02.2005,《课程规划:一种当代的方法》(参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承担约5万字。

01.2005,《华人如何学数学》(参译),江苏教育出版社,承担约2万字。



科研项目

18. 2014-2016,南京大学青年创新科研团队培养项目:文化省思与中国学生学习的深度变革研究,主持人;

17. 2014-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学习环境对其的影响机制研究,主持人;

16. 2012-2014,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的深度变革研究,主持人;

15. 2011-201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苏省本科生学习经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

14. 2010-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经验的比较研究,主持人;

13. 2010-2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2. 2009-2011,基教司委托专项研究课题: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1. 2009-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课题: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状况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0. 2009-201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我国经验借鉴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9. 2009-201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与经济现代化--北欧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8. 2008-2010,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基金培养项目:学习视阈下的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7. 2008-201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创新的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6. 2008-2009,教育部重点专项资助课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子课题负责人。

05. 2008-2010,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文化转型的学校课程能力建设,子课题负责人。

04. 2007-2008,江苏省软科学课题: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委托研发的制度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03. 2006-2007,全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子课题负责人。

02. 2004-2005,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基金项目: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主持人。

01. 2003-2005,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出国经历

10.2014, 韩国高等教育协会“PIN Conference 2014 Korea", Seoul, Korea; Keynote speaker。

09.2014,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Seoul, Korea。

08.2014,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September-November),Seoul, Korea。

07.2013,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April-September),Seoul, Korea。

06.2013,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orea Foundation of Advanced Study)“理解中国系列论坛”,Seoul, Korea。

05.2013, 日本同志社大学(Doshisha University)“第六届中日高等教育论坛”,Kyoto, Japan。

04.2012,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lifornia University, Berkeley) SERU会议,Berkely, USA。

03.2012,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March-September),Seoul,Korea。

02.2009,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July-October),Newcastle,Australia。

01.2008, 美国圣约瑟夫大学(Saint Joseph's University)短期访问学者(July- August),Philadelphia,U.S.A。



国内会议

15.2014,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南京。

14.2014, 东亚研究型大学学习与教学研讨会,南京。

13.2013, 2013学习科学研讨会,上海。

12.2012, 第四届国民素质教育论坛,上海。

11.2012,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长沙。

10.2011,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创新论坛,上海。

09.2011,第四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合肥。

08.2011,SERU国际联盟首次中国会议,南京。

07.2010,2010年度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南京。

06.2009,全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讨会,上海。

05.2006,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宁波。

04.2006,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杭州。

03.2005,第三届东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南京。

02.2003,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上海。

01.2002,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海。



学术奖励

18.2014,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1,江苏省人民政府;

17.2014,江苏省第九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1,江苏省教育厅;

16.2012,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南京大学;

15.2011,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3,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14.2011,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孔超),1/1,南京大学;

13.201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奖,1/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12.2011,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11.2010,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研究成果一等奖,2/4,江苏省社科联;

10.2010,国家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一等奖,3/5,教育部;

09.2010,南京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1,南京大学;

08.2009,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高清艺),1/1,南京大学;

07.2009,中国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06.2009,江苏省第九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1,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05.2008,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张涛),1/1,南京大学;

04.2008,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1/1,南京大学;

03.2005,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基金奖励,1/1,华东师范大学;

02.2004,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研究奖学金,1/1,华东师范大学;

01.2004,译著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外优秀引进著作奖,1/1,国家新闻出版署;



讲授课程

39. 2014年秋,高等教育前沿研究(2学分),博士生,参讲(2讲);

38. 2014年秋,教育学导论(2学分),硕士生,参讲(1讲);

37. 2014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36. 2014年秋,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学分),硕士生,独立;

35. 2014年春,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2);

34. 2013年秋,大教育学(2学分),硕士生,参讲(1讲);

33. 2013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32. 2013年秋,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3/10);

31. 2013年春,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台湾教育博士,主讲(承担3/4);

30. 2012年秋,大教育学(2学分),硕士生,参讲(1讲);

29. 2012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8. 2012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7. 2012年秋,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26. 2011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5. 2011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24. 2011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3. 2011年秋,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22. 2011年春,课程·教师·学生专题研究(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21. 2010年秋,国际教育发展(2学分),教育博士,主讲(承担1/2);

20. 2010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19. 2010年秋,教育学的定量研究方法(2学分),硕士生,主讲(承担1/3);

18. 2010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17. 2010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16. 2010年春,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15. 2009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海外教育学院硕士生,独立;

14. 2009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13. 2009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12. 2009年春,走进教育学(2学分),本科生,参讲(承担1/9);

11. 2008年秋,教育基本理论与前沿讲座(3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12);

10. 2008年秋,课程与教学的专题讲座(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3);

09. 2008年秋,教学系统设计(2学分),本科生,独立;

08. 2008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07. 2008年春,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的前沿研究(2学分),硕士生,独立;

06. 2007年秋,教育基本理论与前沿讲座(3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12);

05. 2007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04. 2006年秋,课程与教学的专题讲座(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3);

03. 2006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独立;

02. 2005年秋,现代课程与教学引论(2学分),硕士生,参讲(承担1/2);

01. 2005年秋,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本科生,主讲(承担3/4);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南京大学考研资料分类: